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2 / 3)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4766 字 2019-11-08

想不到这是亡国之兆?

身为贵族,身为这个帝国的既得利益者,维护帝国的统治长久不衰,是曹操的荣耀和使命。是以曹操虽然少时任侠放荡,行为不羁且胆大包天,但他一出仕,却就像换了一个人般,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便雷厉风行,不畏权贵,整肃风气。哪怕是到了顿丘为县令,以后到了济南为国相,他都是这么干的。死而无悔。到了最后的最后,见汉室实在是无法再匡正,他才无奈又心酸的放弃罢?这种对大汉错综复杂的感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两人一直谈论朝中时局与人物。谈着谈着,便谈到了如今国力之衰的原因和如何破局上来。

时人皆以为,朝廷积弱如此,只要扫平为恶的奸臣和宦官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天下清明,万事无忧了。不但是朝臣,还是百姓,还是士林清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意见。所以一个个的只要上台了,就打着算盘如何去诛谋宦官。其实不然。

“朝中种种乱局,实在让人为之叹息,不知何时才得风波止,令海内政教俱清。”刘备皱眉道。

“欲若风波止,须扫平阉宦奸邪,解除党禁,任贤选能方可!”曹操没个正形的斜坐着敲腿。

刘备看了一眼曹操,见他满不在乎的模样,便笑道”孟德兄何必虚言,你我皆知,天下事,岂止阉宦乎?“

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备”然则玄德有何以教我?“

刘备侃侃而谈”以吾所见,大汉之乱,不在于阉宦,而在于凉州!“

曹操目中精光一闪,疑道”哦?何以见得!“

刘备朗声道”我大汉祸乱之根源,便是羌人之叛。从和帝时,并、凉两州,陈兵十数万,耗费军资费用计以数百亿。然直到前太尉段颎将兵时,方才稍定。国库虚耗,儿郎丧命。皆羌人之乱也。然则如今凉州之民,因连年兵火,居无所定,一个个皆剽勇好战,吾料凉州从此乱矣,日后必为国朝之大患!“”至于阉党,小疥耳,诸臣若能效死,随三公后于殿中暴起而诛之,清君侧既可,何愁天下不宁?“

曹操目露精光,哈哈大笑,道”不意玄德所言竟与我往日所思相同!“

刘备淡然一笑,道”此乃英雄所见略同耳!“如此自负的话一出口,曹操与刘备两人对视一眼,再度大笑起来。

羌人,原来很温顺。但在和帝时,击破一支羌族重置西海郡后,内地在凉州为官的官员和当地汉人豪强多番乒降羌。然后羌人一怒之下就反了,东略三辅,南寇益州。而后凉州的守令竟然不想着去平定叛乱,而是想着要把郡县百姓迁到内地来。百姓不愿意,就强行发遣,一路上,死亡逃离的,不知道有多少。而朝廷,当时也在议论,是不是干脆把凉州给放弃算了?反正食之无味,还每年要填补大量的国家财政进去(安帝永初二年,庞参之议)。幸好有个明白人虞诩给阻止了。

和帝、安帝时,朝廷也是混乱不堪,自羌人叛乱以来凡十数年,汉军屯边二十余万,旷日无功。也不知道当时的朝廷大臣们都在干嘛。后来还是虞诩,和接防三辅地区的中郎将任尚说”……罢诸郡屯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然后任尚从其计,轻轻松松就赢了。可见羌人真的不强悍,远远比不上匈奴,只是朝廷应付不当,导致此乱而已。这次羌乱史载军费二百余亿钱。

总算安生了一阵子,可惜到了顺帝的时候,羌人又叛了。反正过得这么苦,不如意就造反吧,凉州苦寒,还不如多抢点。这次又乱十余年,军费八十余亿钱。

最后一次羌乱,被段颎所平。凉州三明都是在与羌人作战中成长起来的。包括出塞击鲜卑的夏育等,都是在凉州有大功的良将。段颎平叛,和别人不同,他主张大肆杀戮”昔先零作寇,赵充国徙令居内,煎当乱边,马援迁之三辅。始服终叛,至今为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