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骤起(二)(1 / 2)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3379 字 2019-11-08

董承心里也正在打鼓,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天子亲自策划的。如果是,那自己该如何布置。正乱想间,忽然听得天子问话“董将军意欲何为?”

董承听了,心中便是一惊。天子对自己向来信重,所以自己才能得以外戚身份执掌兵马值卫宫禁。多少年了,天子何曾唤过自己董将军?再听这口气,似乎很不好。

董承便抬头看去,只见方才还和颜悦色的天子,此时脸上已经阴云密布了。皇帝毕竟是皇帝,天下之共主,海内之至尊。再怎么柔弱,十年天子做下来,这身上的气势一释放,也是董承所不能抗拒的。

董承腰身一蹋,伏在地上,对道“臣收到此信,心中惶恐,便来见陛下,惊扰圣驾,臣死罪。”

天子听了,便知董承没有参与其中,于是心中一宽,口气放松,道“朝廷有如此局面,颇为不易,董卿能识大体,何罪之有。快快起来。”

既然董承没有参与其中,天子也便不担心刘备震怒之下怀疑到自己身上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有如此局面来之不易,天子实在是不想破坏他与刘备两人之间的互信。大业未成便君臣相忌,这大汉还有救?

天子沉吟一会,便遣了侍者出去,密召太傅杨彪、执金吾伏完、卫尉卢植等人来见。想了想,又使人往请荀彧。

不一会儿,诸人齐至,到了之后,天子以信示诸人。道“大将军于国有大功,朕岂能容此等言辞以污之。朕欲命有司彻查此事,诸卿以为如何?”

众大臣纷纷站了出来,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言辞激烈的指责了一番造谣者。然后便不再多言,却是把眼光,投向了班列最后的一人。

荀彧见众人看向自己,便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此事既然涉及大将军,不如便将此事交予臣来处置。”

天子听了,笑道“合该如此。准卿所奏。”他说要让人查,不过是为了向刘备表明自己的态度,证明自己没有参与进来针对他的意思。荀彧知趣,把这事给揽了过去。他自然乐意。

诸臣见荀彧出面,他们心中也长吁一口气。荀彧主动揽事,证明此事大将军府一直在关注跟进。若是荀彧不闻不问保持沉默,那搞不好就是刘备要借机大搞株连了。

在这里的几人中,太傅杨彪刚与刘备妥协;伏完与董承是外戚,没有天子的指使他们不会擅自行动;卢植就更不用说了。既然这里的几个人都是可信的。荀彧就直说了“府中已有安排,还请诸位对此事暂时保密。”

这种涉及到帝位的流言,从来都是很忌讳的事情。诸人唯恐牵连到自己身上,连忙答应下来。天子见此事已经说开,便命诸人各自退去。

诸臣退后,天子入内闱,伏后迎住,忧道“陛下,听闻外间流言四起,传大将军欲夺位,不知是真是假?”

天子眉头一蹙,责问左右道“是谁胡嚼舌头,惑乱宫中?”左右跪伏一地,莫敢对之。天子此时虽然掌控不了天下,但要杖毙几个奴婢,那还不是随意?

伏后性格柔顺,天性慈惠,见天子动怒,忙劝道“陛下勿怪,是本宫无意间听见宫墙外传来的声音。”齐王宫虽大,却怎么也比不上洛阳与长安的帝居之所。齐王府一墙之隔,便是市井,虽有改建,但要说完全隔绝人声,却也不可能。

天子听了皇后的解释,方才展眉,对伏后笑道“皇后且放宽心。大将军对大汉一片赤血丹心,此时仍领兵在外为朝廷征战。外间所传,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所制造的无稽之谈罢了。”

患难夫妻,感情总是要比普通人家来得深厚一些。伏后听了,稍散忧愁,陪着天子细声说了一会话,这才一齐就寝。

不止董承,张绣也接到了密信。不同于董承接信之后往见天子。张绣却是径往贾诩府中去了。张绣勇武过人,但在大事上,却很依赖贾诩。在荆州的几年相处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