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1 / 2)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3160 字 2019-11-08

袁绍与袁遗一死,魏郡其余诸县望风而降。张飞与太史慈一道飞骑报捷,未几,刘备令来,使张飞迎两宫太后和昭宁天子并带袁绍尸首与袁氏家小、部属等一道往青州。太史慈继续西进,与赵云合兵,攻打河内。

袁绍死信传至河内,袁尚捶胸顿足,放声大哭。高干陪着掉了几滴眼泪,然后劝道“显甫,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魏郡已失,河内无险可依,为今之计,当出函谷,一路往西。”

袁尚深得袁绍喜爱,父子感情也颇为深厚。此时哪里还听得进去,泪眼朦胧中便对高干道“一切皆由元才作主便是。”

高干便强作精神,出去收拢部曲,然后尽弃诸县,出了箕关,顺着大河一路往西,去池阳寻李傕去了。

当年的凉州诸将,樊稠、郭汜等俱死,段煨投了刘备,只剩下一个李傕兵屯池阳了。自天子大驾东归,这关中人口散尽,后来诸将尽去,不再互相攻伐,这才又稍聚了些。李傕一个人在关中作威作福,陡闻袁绍兵败身死,高干等率残部西来,却是大喜。他需要人来填充关中人口。高干等人来了,自然会给人烟稀少的关中带来不少起色。而且若能吞并高干或与高干联盟,自己也不用时刻担心凉州马腾、韩遂来攻了。

至于是火拼高干,还是与高干携手合作,那得看具体情况了。

太史慈与赵云一道进了河内,收复河内的同时,却把目光投向了大河以南的河南尹。洛阳就在眼前,是先光复洛阳,还是继续西向?

在请示刘备之后,刘备只回了两个字“渡河!”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渡河吧。

二将在河阳拉开架势欲渡大河,兖州那边曹操便坐不住了。他与汉军在此对峙,本来谁也不服谁的在这憋着一口气死扛。结果刘备转眼就要渡河攻打平阴了。

曹操郁闷了,你不要先剿灭袁绍残部吗?人家都跑到关中去了。那里乱成一团,刘玄德你不先扫平关中?

对此刘备表示,关中比不上你曹孟德重要。

面对如此形势,曹操召集郭嘉与程昱等人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程昱很干脆的表示“主公,欲南便撤,欲北便战。”你想救哪边,想一心向南发展,这里就只能先退让了。你想现在就和刘备正面对抗,那就做好开打的准备。

郭嘉没有说向南向北,倒是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袁氏败亡,昭宁被废,主公不若先向青州称臣,受延平天子册封?”

曹操听了,正欲发作说誓不为玄德之下,转念又一想,袁绍一死,昭宁天子又被废。自己若不向青州服软称臣,这统治兖、豫两州的法理条件就没有了。到时青州方面再封一个兖州牧,这兖州上下到底要听谁的?

曹操心中一惊的同时,又听郭嘉道“若能得青州册封,缓和两家军事冲突的同时,也可避免刘备向我用兵,毕竟同为一殿之臣,其岂能不顾大义名分,举兵来攻?”

郭嘉说的是没错,不过曹操立马又想到了破绽之处“然则吾若攻益,玄德岂不是便有了举兵理由?且玄德若另拜兖、豫两州州牧,吾将如何自处?”

这是两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

郭嘉听了,便道“刘备暂时无力一举收复兖、豫,是以他不得不与主公妥协,否则另拜州牧,亦不能事实治理兖、豫。此非智者所为也。至于主公西向益州。今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相看两厌,主公莫如向刘璋进言,出兵相助其破张鲁,如此,可先夺汉中,而后静待时机,若北方有变,主公再起大兵,一举伐蜀,平定益州。待得了益州,主公又何惧刘备来伐乎?”

曹操一听,深合其意,不禁大喜,道“便依奉孝之言。”于是便拟表一份,送至青州,言欲让出河南尹,求封兖、豫,从此两家罢兵,各安其民。

刘备得了曹操的上表,一看便知道曹操打的什么主意。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