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摩揭陀国化身太子妃华阳天。神灭之后又潜回中国,在唐朝跟随遣唐使吉备真备的船到了日本。这个九尾搬运的故事是日本原创。在故事中,商朝的年代比印度十六雄国早了好几百年,自然起源在中国。而且,中国的九尾起源最早并不在商朝,而是三皇五帝时期的青丘族。九尾印度起源说,可以休矣。
不过中国喜欢将许多古老传说归因印度,其事不止一桩。今天我们就要说说有关阎罗王的因果。阎罗文化到底是哪里来的?本节当中黑白无常出场,范无咎(黑)和谢必安(白)是二位无常的本名,这二位是中国原产神祗,应无疑问。
可是对于阎罗王,以及牛头马面,争议可就大了,我们需要慢慢分说。
首先地狱之主单阎罗的模式,出自《西游记》。这属于西游文化,并非中国本土信仰。众所周知,西游的初衷就是迎佛,所以将一些本土信仰与佛教id进行了融合。本土信仰的阴司之主,最早是太山府君,从我们提到过的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到宋《云笈七签》都是如此记录。即便后来有了十殿阎罗的说法,阎罗王只是其中第五殿——东北方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脏耀灵其君阎罗大王。这十殿阎罗和阎罗王与印度文化到底有没有关系,那我们总要去找印度文化中寻找有没有合适的原型对吧?
关于阎罗王呢,哈印者一直认为,其起源是yaaraja,音译阎魔罗社。果真如此吗?这个神出自印度教吠陀书,只在《梨俱吠陀》中提到过。这是一名天神,六欲天中第三天阎魔天的主人。而且他的本体是一对双胞胎,有一个妹妹阎幂。这个天神和地府之主有什么关系呢?没有。
印源佛教典籍也是承认六欲天的,在《长阿含经》里,阎魔天的天王曾经帮助帝释天与阿修罗战斗。但是同样在《长阿含经》里,又有一名同名的阴间厉鬼,也叫yaa。卷19“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噼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受罪迄已,复与诸采女共相娱乐。”这是个受惩戒的反派,并没有任何证据他曾经或者将要入主地府。
印度源的两个yaa概念和阴司阎罗毫无关系。印度本土文化的阴司之主是地藏王菩萨,中土佛教也延用这个概念,所以拎出单薄的一个名词yaa来作为中原阴司之主的文化源头是荒谬的。
这时候有人便会拿出《问地狱经》中的说法:阎摩王,云其本为毗沙国的国王。可是这本经书至今无全本,更无梵文溯源,只能在各种经文中找到其二次引用的片段。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一些佛教经典的来龙去脉,许多经文都是中国土生的。这本不知年代,不留残本的经书,是目前阎罗西来说的孤例。
也许并不是孤例,毕竟有一本详细介绍十殿阎罗的《十王经》在那里放着。阎罗王忽然以一化十,究竟是谁借鉴了谁的文化?对于yaa对应的身份,有的说,便是第五殿阎罗王,有的在注解中却认为是平等王化身。这种自洽不能的说法,恰恰证明了十王与yaa之间并无文化映射。十王说是在中国孵化出的新论。
这时候一定有人问啦,你只会说阎罗和印度没有关系,那你倒说说阎罗这个名字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可有出典啊?如果没有本土源头,那你也没有立场反驳《十王经》呐。对,说的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阴司阎王爷和本土文化的关系。
阎,这个字,你会在古代字书中发现,它曾经是一个地名。出《左传?昭公二十年》战于鬼阎。注颍川长亭县西北有阎亭。《集韵》,鬼阎,地名,在颍川。
阎与鬼这两个字,早在公元前500年就联系在一起了。颍川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地方?答案就藏在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里。《左传》云,隐公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00余年,郑伯克段与鄢,抓了自己的亲弟弟,因此与自己的母亲闹僵。郑伯(庄公)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