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皇明祖训(1 / 3)

柳淳当年能名动京城,就源于他对大宁等地的治理,一片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愣是被他榨出了油水,因此老朱视柳淳为奇才,这才留在京城,创立皇家银行,进而推动变法。

朱棣延续柳淳的道路,做得更大,产生的效果也更好,把商税算进去,三镇给朝廷带来的岁入,尤其是货币部分,占了四分之一强!

也就是说,大明的货币税收,加上辽东三镇的,也就两千万出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盐税,剩下的就是各种折现,七拼八凑,才弄了这么多。

朱元璋当初想给子孙留下一千万两金银的内帑,也就是这个原因,毕竟太多的钱数,老朱还是没法设想的。

经过柳淳的折腾,已经让朱元璋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句话,洪武帝开了眼界,见识了钱财可即便如此,变法的效果还是让老朱瞠目结舌!

北平三镇能缴纳如此多的商税,试问南直隶,浙江呢?这些地方更加富庶,如果推行新制,是不是能有更多的税收?

老朱迟疑了半晌,他想象不出,具体会达到多少,貌似只有柳淳,才会对庞大的数字没有半点感觉,完全心平气和,云淡风轻。

陛下,北平三镇的商税固然很多,但是其中大宁钢铁厂就贡献了八十万贯,连同钢铁相关的行业,一共纳税一百三十万贯!

老朱哼了一声,你的功劳,朕知道了。

陛下,臣不是表功,臣是说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的工厂,另外呢,北平和大宁等地还有许多的作坊,还有商屯和军屯,这些产业都需要朝廷的保护,所以征收税赋很容易,如果在内地征收,会遇到很多难题,也未必能如数征收上来不过以臣的估算,如果全面推行,仅商税一项,就能超过一万万!

一万万

果然,老朱脑袋晕了,真是不够用了。

朱元璋仿佛看到了金山银山一般,他喃喃道这么多的钱,该,该怎么用啊?

还有钱多不会花的!

柳淳哑然失笑,陛下,征收更多的商税,就要做更多的事情,修路兴学扩建城池招募更多的官吏,完善税收系统,建立强大的军队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陛下会觉得,征收越多的钱,可花的更多,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老朱气得眉头乱挑,臭小子,那朕还多征税干什么?

柳淳哑然,因为两个字。

什么?

权力!

权力?

嗯!柳淳笑道以目前的岁入,仅仅够维持朝廷的日常开销,偶尔有些积累。假如能有一亿以上的岁入,朝廷就能勒紧裤腰带,每年拿出一千万治理黄河!陛下请想,假如黄河治理好了,会带来多少的收益?

这个不是能用收益来说的。老朱轻叹口气,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几时清过?

陛下!黄河清浊不在天,而在人!在于投入,在于治理如果能持之以恒,每年千万贯以上的投入下去,至少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能基本杜绝黄河水患!

什么?

朱元璋惊得站起来,你说能消除黄河水患?这,这是真的吗?

老朱的反应,有点超出柳淳的预料,皇帝陛下各位的激动,双手情不自禁挥动,浑浊的老眼放着异样的光彩。

朱元璋想起了自己一家,他童年的悲剧,就源于水患,水灾,蝗灾,反复蹂躏,家园摧毁,父母兄弟,都变成了可怜的流民。

有些时候,朱元璋真的相信有天命存在,因为没有老天的庇护,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来的!

那段记忆太痛苦了,苦到了即便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还是念念不忘。

后来元廷出了个能干的大臣,叫脱脱!

坦白讲,他是个真正愿意做事的人,也能做事,元末的历史,脱脱就像是辛勤的工蜂,燃烧一腔热血,在全力延续元朝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