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名不副实(2 / 3)

张胆打着你的名字做噱头,可不就是仗着如今你还没回岐山县吗?”

“仗着我不在?难道他们不怕我回来后揭穿他们?”苏九冬怒拍大腿,整个人气鼓鼓的,不由自主的蹙眉嘟嘴。

温以恒摇摇头,笑她天真:“等到你回来了,这个元宫四和汤的名声也打出去了,平常百姓只会以为是你和这家林生饭馆有合作,你再辩解也没人会信了。”

“那如果我把这道骗人的药膳和饭馆东家告上县衙呢?”苏九冬认为上衙门要求官府主持公道,最公正不过了。

“其实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小事闹上官府,我们私下里和这家饭馆的东家说一声,让他把元宫四和汤给撤了,再澄清一番不是你配的药膳,给你赔礼道歉就行了。”

温以恒不认同苏九冬把这事闹大的主意。

林生饭馆敢做药膳的生意,其实也等于是永源药膳馆的同行竞争。盗墓

苏九冬不算是完全的生意人,对经商一套也不熟悉,更不了解餐饮行业里尔虞我诈的激烈竞争。

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一大片同行,受人排挤,以后永源药膳馆在岐山县可能会处于立锥之地,举步维艰。

“都是岐山县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凡事留条后路,不必做得如此决绝。”

苏九冬无奈点头,打算把这事往后搁置,以后得闲了再来处理。

不一会儿点好的药膳送了上来,其他菜色都差不多,苏九冬和温以恒最关注那道元宫四和汤。

元宫四和汤看起来和一般的汤没有多少差别。苏九冬才喝了一口就尝出了其中包含了什么食材。

不过是白面、芝麻、小茴香混合在一起,再拌了盐的普通汤水而已。

这样的食材配方,有补中健脾、祛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症状,但是并不能治疗楚律封当初所染的瘟疫病。

苏九冬抓过菜单,定眼一看,再次确认了这道元宫四和汤的价格。不过只是普普通通的白面和芝麻,林生饭馆堂而皇之的收费一两二钱一碗。

林生饭馆纯粹是在骗人敛财,挂羊头卖狗肉。

苏九冬再查看了其他几道菜品,都是普通菜肴里放几根冬虫夏草类的中药材,摇身一变就成了“药膳”,但其实是“伪”药膳。

苏九冬赌气的撂下筷子,没了再吃的心思,早已被林生饭馆的说完事情给气饱了。

温以恒见状,对楚律封和其他几位随侍使了眼色,几人匆匆吃了几口,最后结账走人。

楚律封拜别众人,回了钦差行辕。

苏九冬二人回到药膳馆内,听刘掌柜说明情况后才知道县城里增开了几家药膳馆的原因。

两个多月前,钦差大臣楚律封染病,原先的几位知府知州也受到波及一同染病,全靠苏九冬力挽狂澜,妙手回春,才得以救治。

随后苏九冬跟着温以恒赶赴衢州,是以她并不知道在她离开后,岐山县里传开了她救治钦差大臣的消息,永源药膳馆顿时声名鹊起。

药膳馆目前生意还算不错,每日一到饭点都会坐满人,进账收入的数目也十分喜人。由于药膳馆里隐隐显露出过于忙碌、人手不够的趋势,刘掌柜又雇佣了两位店伙计来帮忙。

岐山县百姓得知苏九冬治好了钦差大臣,对她这位来自农村的女子更加刮目相看,所以来药膳馆吃饭的人更加爆满,有时候甚至达到了需要预约的地步。

苏九冬随温以恒和楚律封赶赴衢州,强势助力灾区控制病情,治好了瘟疫。

温以恒将事情上报朝廷,苏九冬也得到了朝廷的褒奖。

在苏九冬还没回到岐山县时,朝廷赐下来的“妙手回春”牌匾,和赏赐的一万两纹银就已经送达永源药膳馆。

刘掌柜把牌匾高挂在药膳馆正堂中央,而一万两纹银由身为养母的柳芸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