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节无知妄作是大仙 婆未愈与世长辞(2 / 3)

靓女截殉录 儒卿 2331 字 2022-01-08

一点。但显然和本题也是无关的。“独尊儒术”更是没有,并没有儒家的思想在里面啊。西汉的行为是子虚乌有、故弄玄虚。

“曹鼎、马愉,说的有理,臣认为,应当参考。弃佛宣儒决定,昭告天下,是永乐年间,皇朝所为的。天下人信、弃,比例虽不均等,皇朝也不能反复,会有辱信誉。庶民看着群臣,群臣在看皇朝,大仙一套鬼话,是倒行逆施。效法西汉之法,皇朝是复古,不可为之!”王直也站出来,故意高声激动地说。

“为皇朝好,太皇太后康复,臣可各抒己见。”王爷虽未参加群臣的集会,可姑爷井源也在群臣中,会说给王爷及太皇太后听。王直今天站出来说的此话,使孙太后听着的心里比较舒服,但孙太后不愿意说出肯定的啥话,就看向群臣地说。

“皇帝、太后,不好,太皇太后过世。”群臣正在议论此事时,一位侍卫跑了进来,到王振的近前小声地说。王振急地走近皇帝地说。

“婆未愈,与世长辞!”皇帝冲堂下声不大地说:“散朝吧!”

成语解释: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指去世。 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孙太后想着大脑嗡地有点晕,但还是挺住就冲王振说。王振冲群臣喊散朝话。侍女、侍人涌过来,扶孙太后和皇帝等一起出朝堂,坐轿走向延禧宫。孙太后晕乎劲慢慢地缓解了些,心里想点啥也想不起来,空落落地不知是啥滋味,和个木头人般地坐在轿里。婆卧室一片悲哀的哭声,侍女把孙太后引到太皇太后床前。孙太后也就随婆亲近人跪婆床前,悲哀的心里一酸,泪水也就流了出来,想念着婆对自己的恩情。太皇太后既是具有巾帼英雄风范表率的婆母,也是孙太后站在皇宫的领路人。孙太后在心里一直地承认着,也特别敬重此位慈祥的婆婆。孙太后不满意的事,婆成皇朝掌舵人,没拦截害人的人殉制。诚孝昭皇后(1379年-1442年)张氏是河南永城人。其父张麒,兄弟有彭城伯张昶、都督张升。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又被册为皇太子妃。她生有子女四人: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故很得公婆的欢心。仁宗朱高炽虽贵为太子,但很不得父亲宠爱,二十年来屡受亲生弟弟的威胁,几

度面临被废的情形。最后,太子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其中有不少是张氏的功劳。仁宗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懦怯。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儿媳妇的张氏。所以最后为此些原因,仁宗才没被废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后,立刻册封嫡妻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一病而亡,享年48岁。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二位皇太后。宣宗事太后极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但凡贡物先奉太后,再自己享受。宣宗宠爱孙太后(孙若薇)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若薇妃为皇后。张太后看胡氏无过被废,怜悯照顾胡氏。宴席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上。太皇太后严加抑制外戚,不许她兄弟们干政。当时英宗宠信太监王振,太皇太后得知大怒,重重惩罚王振,在太皇太后有生之年,王振一直不敢干政。跪在床前与张旭、张升等人,孙太后想着此些事,随大家哀声地痛哭:

“婆走太早,不应去世,撇下我们不管……”

“皇帝、太后,节哀吧,太皇太后事,如何操办?你们得说话。”内阁成员高谷、马愉、曹鼎、英国公张辅等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