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7章 第 2267 章(2 / 3)

悲剧发生前 莫向晚 3265 字 7个月前

路人。

这是崔玉清那时候的话,他显然对以后有着清醒的认知,虽然才十三四岁,在古代却也成熟得早,哪怕被宠爱着,也知道该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

原主信了他的话,不仅对三皇子心存恶感谁会喜欢一个欺负自己亲人的人呢还帮崔玉清出过主意,甚至本来没有政治倾向的原主,因为这件事,对明显形势大好的贵妃一党也不搭理,反而更加偏向太子党。

最后获胜的却是三皇子党,而三皇子记恨原主为了维护自己弟弟,几次在皇帝面前给他使绊子,还没完全得势就已经把崔家列上了黑名单,当崔家被某个案件牵扯,可抓可不抓的时候,他怂恿下面的官员选择了抓,当罪名可判可不判的时候,崔家被判流放。

崔家老夫人受不了这个打击,才知道消息的时候就大病了,还不等入狱,人便先没了,幸好早年间门备下有棺材,匆忙之间门,也能找到地方停放。

崔夫人一辈子锦衣玉食,哪里受过这个苦,还在牢里待审的时候就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数九寒天,连一副薄棺材都是家中旧仆自掏腰包帮忙操办的,更是无处办丧,只能停灵在大悲寺中。

踏上流放队伍的崔大人身体并不是很好,一辈子都是个清贵文人,哪里受过狱中的苦,更不要说流放路上的种种困难,不等到流放地就一病没了,还是原主苦苦哀求官吏又塞了仅剩的银钱,方才能够买了棺材就地安葬。

在流放地,曾经的玉公子被磋磨了三年,他的那些庶出弟弟妹妹,也有没熬过去了的,也有流亡散了的。

等到最后得到赦令回京,已经是三皇子当皇帝两年之后了,那时候,曾经被三皇子不喜的伴读崔玉清早就成了朝上的红人,不仅是朝上的红人,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更有传言皇帝为他迟迟不肯立后纳妃,这是何等的深情厚谊。

剧情中,原主回京之后,就想要为崔家行走翻案,那件案子本来就跟崔家关系不大,礼部首责,也问罪不到一个侍郎的身上,更何况,崔大人本来就是辅助的,并非主官。

可崔玉清却劝他以和为贵,莫要再翻先帝时期的案子,让现在的皇帝难过,还说原主能够回京担任一个小官,也是他努力跟皇帝转圜的缘故,否则以崔家的罪过,恐怕一辈子都不能再回来了。

身体早就不如以前的原主听到这话真是一口血吐出来,哪怕得知崔玉清后来有安葬崔夫人,也有寻回崔大人的棺木让他们合葬,他的心都没好过半分。

“什么东西”

一想到剧情中那一对儿的美满结局,现在的崔玉明心中就忍不住作呕,他对爱情没什么偏见,男男,女女,都无所谓,两情相悦即可,若是有那种非要觉得人外好的,也都是各自的自由,没必要上纲上线,从什么男女才是阴阳调和之类的大道理上批判规劝。

可剧情中崔玉清的做法真的是恶心到他了。

崔大人就是个礼部侍郎,上头主官好几个,从来都是文人清贵,这样的官员没能力也没那个实力去弄什么从龙之功,他家从来也没人那么想过,崔玉清成为三皇子伴读,若不是皇帝钦点的,恐怕他家也不会跟三皇子扯上关系。

可即便如此,他家也从来没有借此攀附的想法,当然,也不会就此敌对,谁都知道皇帝宠爱贵妃,更宠爱贵妃之子,若不是早有太子在前面,三皇子成为太子的呼声还是很高的。

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实力的崔家是傻了才要去以卵击石,跟三皇子作对,原主之所以瞧不上三皇子,最初是因为崔玉清的种种告状,知道弟弟被欺负了,想要帮弟弟出气,也是向三皇子表明,自己弟弟不是能够随便欺负的,属于年轻人压不住火气,想要亮一亮拳头,示一示威。

后来是因为从弟弟的言语之中察觉到三皇子可能对弟弟有意思,古代的主流婚配可不包括同性婚姻,更不要说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