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地之性 下(2 / 5)

折成一卷,放入竹筒,交给赵俨,道:“此外,那董村主人董肇也是重性温厚,乐善好施,持家有度。家中钱粮器具,池鱼牧畜,族人有求必给。更有甚者,还经常免除借贷给庄中贫户的债务,相关文契全部焚削!只是,唉!”他欲言又止,仰头看看天,道:“天色刚好放晴,咱们继续赶路,别不多言,届时自知,后会有期!”说罢,一拱手,转身飘然出林。

随后,有两个小厮连忙拿出麻袋,弓着身子把沿途的马粪捡入袋中,清出干净道路后,方追赶上去。

这王伯齐行事颇有古人之风,但又透着几分古怪,赵俨也是琢磨不出其来路,索性就不多想,取出甲胄,披戴整齐,与赵孺跨上战马,直奔杜家寨而来。

八百里秦川,高大雄伟,连绵起伏,千峰云起,万山松涛,塞满了整个天地。置身其中,太阳和月亮恍若都是从山岭上升起、落下;众山之间,天气阴晴、冷暖变化殊异;各岭状貌也各自不同!

有的山像帝王一样尊严耸立;有的山互相连接,如同一个个随从相伴而行;有的山娴静安稳像低首俯伏;有的山急迫匆促,似骏马狂奔;有的山丛杂乱生像春笋冒出;有的山重叠分立如登豆并列;有的山浮在远处如同波浪翻滚;有的山围绕交织,如同简牍上的篆籀字体;有的山则似刚毅地背叛过去,可不久又相遇在一起……

有时候,感觉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但巍峨的山势却还在纷繁交错,倔强的继

续向前挺进发!

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兼程,众人终于站在了高耸的终南山之巅,回望来路白云滚滚,而转首向前眺望则不见半点雾气尘埃,游目所顾眼界大开。

盛开的桃花、梨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直铺山脚!半山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炊烟;山坡上形如楼梯的畦田,与山下无边无际的田垄连城一片,向着远方尽情纵横伸展!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赵俨低声吟道。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廉范接着道。

赵孺读书不多,望着他二人嚷道:“啥意思,你们都在说什么?”

赵俨笑道:“廉公子在援引《诗》中之言,祝愿大汉万世太平。大意是,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灵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赵孺道:“那好端端的良田,为何却要给套上枷锁,莫非还怕它跑了不成?岂是太平之象?”

众人闻言仔细观瞧,这才注意到那辽阔整齐的平原上壁垒高筑、亭侯遍布,壑沟纵横、高桥凌空,果如一道道枷锁将绿油油的垦田分割成块,状似棋盘。

赵俨也是不明所以,廉范答道:“这些就是所谓田庄,因其圈地的防护壁垒名为坞壁,故又叫做坞堡。汉家之制,皇亲分王国,功臣封领地,而这些坞堡则是各地方州、郡、县里的豪右、大姓、兵长、富户等所建。王国、领地依照亲缘近疏、功劳轻重来分封,国土距离京师远近、面积大小、地势丰薄、土壤贫肥等皆有规制;但坞堡则没有相应标准,所筑大小皆取决于自家势力强弱。这些豪强,对于贫弱百姓,先是夺占其田,然后再逼其为奴;而其彼此之间,有时也并兼互掠,胜者则凌横邦邑,雄张闾里,宰守旷远,户口殷大!”

赵俨诧道:“照此,百姓中若有不从者,如何处理?若被驱离家园,任其变为流民,岂不迟早生乱?官府难道坐视不管?”

廉范愤然道:“官司诉讼,审讯判罚,徇情贿赂,正是郡县官吏生财之道。过去秦建阿房,用的多为囚徒;而今豪强们广增田庄第舍,穷极奇巧,掘山攻石,所用之劳力皆是被逼为庄奴的农户。对无辜者,可以任意加其罪;对有田者,可以随便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