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剿杀!妥当!(3 / 3)

开始,便致力于将吐谷浑纳入自己领地的行动,为此、甚至不惜在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争中,接受西突厥归附并与大唐作对,无非也是想削弱大唐军力,影响其对吐谷浑的控制,若干年过去,不知耗费多少吐蕃人的性命和钱粮,好不容易因大非川的胜利而驻军吐谷浑,得以行使对吐谷浑属地的控制,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被唐军反转战局,悔不该贪心不足蛇吞象,行派军骚扰大唐边关,促使西凉同时作乱的策略,达到迫使大唐因兵力不济,弃守鄯城、廊州城,使吐蕃据占大唐边城的目的。

想到此处,芒松芒赞心中感叹。

“是本王高估了吐蕃的军力,本王之错啊……!”

纵是有千般不甘,却是万般无奈,此时的芒松芒赞,再不敢拿吐蕃的生存作最后的赌注与大唐继续硬怼,他得保存足够使大唐忌惮吐蕃的军力,求和方能赢得使吐蕃有喘息的时间。

芒松芒赞以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出使大唐,欲使这位吐蕃能臣在与大唐求和谈判时,达到大唐同意吐蕃与吐谷浑和亲,请求将吐谷浑的一块战略要地划给吐蕃的目的。

噶尔·东赞域松奉吐蕃王命出使大唐,正是大唐战争机器开足马力,准备挥军征战西凉之时,行往大唐京城途中,沿途皆看到有着甲、持械的青壮武士奔走,控马疾驰的武将,这厮惊惧大唐如此情形,更是害怕此等情形是针对吐蕃而起,使人打探,方得知大唐皇帝正准备御驾亲征西凉,心中稍安。

闻得如此消息,噶尔·东赞域松除哀叹吐蕃消息闭塞之外,对大唐在与吐蕃交战期间,敢于使军两线作战的实力,更是惊惧,害怕大唐出军,施行先灭吐蕃,再挥师西凉的战策。

这厮到达长安,稍事歇息便知会大唐鸿胪寺丞,言及欲进宫拜见大唐皇帝。

时、李治接到秦晓乐占据乌海的奏报,过后数日又接吐蕃欲向帝国求和,已然派出使节往大唐的消息,遂率百官从洛阳皇宫移驾长安。

长安皇宫太极殿上,李治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对诸多大臣笑着说道。

“秦晓乐;帝国有勇有谋之将也!以区区三万金吾卫将士,行诡异的兵法之策,使军善用强而避之,对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策略,歼灭吐蕃军十余万,夺回大非城、乌海城,俘获敌军数万并粮草牲畜无数,请求派军补充数州城防之事。着令兵部调集兵员往鄯城、廊州、河州接防,奏请朝廷派员接管大非城至乌海一线军政的提议,诸位卿家以为谁能担当此任。”

诸多大臣闻言,兴奋上表推荐各自看好的武将,李治皆觉得不妥,却听程咬金说道。

“皇上;臣以为不如使洮河道行军总管李敬玄兼任此职,并以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将军黑齿常之相助,此二人领兵有方,骁勇善战,如此,当无虑也!”

程咬金所说,李治闻言,觉得甚合心意,遂传旨使李敬玄兼任河源都督,黑齿常之为河源副使,节制乌海城沿吐谷浑一线,大唐边关重镇及数州城军政。

有翰林学士闻皇上口谕,旋即拟旨,使兵部派员传达皇上旨意。

便在朝廷商议使何人出任西线军政大臣,刚刚定下人选,有鸿胪寺丞进殿,应吐蕃大相的请求,禀报吐蕃使节求见皇上之事。

李治闻言,稍加沉吟,随后说道。

“明日辰时过后,朕于甘露殿接见吐蕃使节。”

此话说过,李治谕令朝廷诸位宰相,参与明日与吐蕃使节求和的仪式和谈判。

诸事安排妥当,李治于殿上继续言道。

“薛仁贵;如今吐蕃战事将告一段落,尔为征战西凉的元帅,诸事可准备妥当,朕欲传旨使钦天监观看星象,定下出征之吉日。”

闻皇上所言,薛仁贵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