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些难为他们。他的二弟杨学远,也就是衡州都指挥使,说道:“武安军骁勇善战,邓处讷、蒋勋先后败亡。我们不能正面迎战,不如依托地势,坚守不出,谅他们也无能为力。”
杨师远的三弟杨慕远,也就是衡州副指挥使,毕竟年轻气盛,武艺不弱,对二哥的怯敌之态大为不满,气呼呼的说道:“二哥也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就不相信他们有三头六臂,大哥,小弟愿意带一只人马北上迎战。小弟不仅要大败来军,还要夺下潭州献给大哥。”
杨师远一则知道死守不是良策。蒋勋就是由死守变成了守死,蒋勋毕竟和马殷有姻亲关系,勉强保全性命,成为了高级囚徒。自己的结果恐怕就是想做囚徒也不可能,同时又被杨慕远豪迈的言语激发了斗志,当即说道:“三弟说的是。我们可以派人去向永州、郴州求救。告诉他们唇寒齿亡的道理,请他们出兵相助。二弟,你率部去迎战北面的潭州兵。三弟,你率部去迎战西面的潭州兵。”
杨学远见大哥主意打定,知道这个时候劝也没有用,只得闭口不言。随后杨学远领兵三千,北上迎战秦彦晖这路武安军。杨慕远则带兵三千,西出迎战李琼。杨师远自己带着剩下的四千人马守卫衡州城,同时派出使者去永州、郴州求援。
杨慕远率军西行数日后,就和李唐的两千先锋部队遭遇。杨慕远厉声喝道:“来者何人?为何无故侵入我州?”李唐上前答道:“我是武安军马大帅麾下先锋大将李唐。你们不听号令,特来问罪。你又是何人?”杨慕远答道:“我是衡州刺史的三弟杨慕远,你们快快退回,否则叫你们丧命于此。”李唐哈哈大笑数声,说道:“井底之蛙,竟敢口出狂言。我倒是要劝你立刻下马投降,否则让你尸骨无存!”
杨慕远勃然大怒,又见李唐兵马不多,当即挥军掩杀过来。他打算以多欺少,以众击寡,速战速决。李唐久经沙场,不慌不忙列阵相迎,并派人知会后面不远的李琼。李唐和杨慕远两军,展开混战。衡州兵优势在人多,潭州兵却经验丰富,战力强悍。两军厮杀了一个多时辰,难分胜负。
杨慕远见状,亲自挥刀跃马,冲杀过来。这边李唐催马挺枪,迎住杨慕远。两人大战十余回合,难分伯仲。正在双方鏖战之际,李琼率领五千主力赶到。李琼一声令下,全军出动,把衡州兵包围了起来。局面瞬间扭转,本来以多欺少的衡州兵,现在被优势兵力的李琼所部反包围在中间。
衡州兵毕竟没有经历过恶战。战事顺利的话,他们还有些战意和战力。但一旦陷入不利局面,这些士卒顿生退意。那杨慕远正在和李唐鏖战,突然见敌军增多,心生怯意。他这一分神,李唐抓住机会,一枪把杨慕远挑落马下。
李琼见李唐得手,随即大声喝道:“你们主将已死,还不放下兵器投降?”衡州兵一见杨慕远被杀,顿时斗志全消,纷纷抛下兵刃,跪地投降。李琼把这些降兵分散编入各营,继续向衡州进军。数日后,大军兵临城下。这时秦彦晖也率军赶到,和李琼会师。
原来那杨学远北上之后,自知不是对手,不敢正面迎战。杨学远依托衡山,在要道上安营扎寨,准备坚守不出。不久秦彦晖大军来到,随即列阵挑战。杨学远严令不许出战,秦彦晖求战不成,只得强攻。然后衡山地势险要,秦彦晖猛攻一日,毫无收获,只得收兵回营。
到了夜间,秦彦晖思得一计,让刘勍带领一支精兵趁着夜色,在当地人的引领下,从山间小路绕到了杨学远山寨的背后。刘勍把士卒分为数股,到处放火,四下呐喊。与此同时,秦彦晖在正面连夜攻打。杨学远的部下大多是没有经历过恶战的新兵,如果只是让他们据寨死守,他们到是能够尽力而为。
衡州的士卒突然见到寨后火起,杀声一片,顿时心慌意乱,哪里还有心思去防守正面拼命来攻的武安军?不久之后,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