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格孤身逃脱,由荆南入蜀,投奔王建。
这时王建已晋封蜀王,与朱温本就不容,便留张格在侧,待若子侄。朱温为了防备李茂贞再次劫持昭宗,便率军驻扎河中。朱温想乘势篡夺了唐朝天下,常与崔胤密书往来,隐隐之中暗露心迹。
崔胤不禁良心发现,表面上虽然仍与朱温亲厚,暗中却徐图抵制。崔胤告诉朱温,但说道:“长安靠近李茂贞,不可不防。六军十二卫,徒有虚名,我想募兵补足,使朱公无西顾之忧。”偏偏朱温窥破了崔胤之意,假意应允。朱温密令麾下的可靠士卒,入都应募,混进崔胤的军中,以便打探隐情。
崔胤却丝毫无知晓,每日与京兆尹郑元规等人,缮治兵仗,兴高采烈。这时宿卫使朱友伦,击毬坠马,重伤而死。朱温怀疑是崔胤所为,遥令张廷范、王殷、蒋元晖,查出朱友伦击毬时伙伴,杀毙十余人。朱温又派遣兄子朱友谅,代掌宿卫。朱友谅一到长安,马上加强了宫廷戒备。朱温也随后从汴梁起身,率军西进。
长安顿时紧张了起来,但没有人将消息告诉昭宗和崔胤。元宵刚过,百司开印,崔胤见新军建制粗备,心中高兴,进宫与昭宗一边吃酒,一边纵谈国事,倘佯着未来美景。直至起更时分,崔胤方才告退。昭宗正要进寝宫,小宫女逞上一份函封严密的密奏,昭宗打开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原来密奏是朱文弹劾崔胤,这无疑是一声惊雷。奏章写道:
“司徒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充盐铁转运使、判度支崔胤,身兼剧职,专权乱国,离间君臣”。一大堆官衔与这八个字的罪名连在一起,便有一种震撼人的感觉。下面还列了一些事实,接着直接提出要求:“请陛下立即诛之,兼其党与。布告天下。”随后附列了包括郑元规在内的一串名单。
昭宗只觉得眼冒金花,天旋地转,颓然倒在了榻上。侍从连忙把他扶入寝宫,惊动了皇后,宫中一夜灯火通明。第二天早上,昭宗已经清醒,但只是紧闭双眼,不愿睁开。好象只要他保持沉默,一切事情就会中止,消之于无形。他明白只要同意处置了崔胤,自己将落到比在凤翔更糟的地步。他决心不按朱温之意下达诏书,看朱温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