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集市买粮识吕波(4 / 5)

那些作假的人,加入的铅多少不一,决定着金的价格不一,还真难判断。

“这是金豆子,形状大小似黄豆,一两金换十个金豆子。这是银豆子,一个金豆子换十个银豆子。这是通宝,其实就是铜钱,一个银豆子十个通宝。一个通宝购谷一斤,麦两斤。这里的东西以重量为准,不讲体积。”

“那,我再换五两金珠。”裴汶拿出五两金珠,吕波检查一下,三两可换九百钱的,二两可换九百五十钱的,一共兑换四千六百钱,吕波各种钱给裴汶装一些,也应裴汶的要求,给裴汶装了一锭一两金元宝,一定一两的应元宝。

村里的人看到裴汶换了钱,也纷纷换钱,有的一二两,有的三五十钱,吕波不是特别愿意,但是看在裴汶即将做先生的面子上,还是给大家换了。

拿着新钱,大家来到集市上。

农具必须先买,裴汶招呼着大家去铁匠铺买农具,因为集市上稀奇古怪的东西,看得大家蠢蠢欲动,裴汶怕大家把钱用了,没钱买必须品。

铁匠铺,铁匠一看就知道裴汶是来买农具的,热情的给裴汶等人推荐起来,首先是犁,这里的犁和长安的犁十分不同,这里的犁的犁铧大,犁臂小,整体重量小。

铁匠让裴汶取下马车,然后给马套上犁,一边套一边解说。然后在铁匠铺旁边的地上犁了一下,让裴汶尝试了一下。接着又用大牛的牛尝试了一下,然后用人工拉犁尝试了一下。

裴汶这才弄明白了,这种犁,只需要一匹马,或者一头牛,或者两个人就可以拉动,与长安的犁需要两匹马拉的轻巧不少。

犁是必须买的,不过铁匠也不是要大家必须买,听到大家说都是一个村的,铁匠就推荐裴汶等只买两张犁就可以了。

然后推荐起锄头,这里是铁锄,有重的,有轻的,大家尝试了一下,觉得比长安的木头做的好用多了。

大家计划着锄头,然后是刀具,镰刀是必须的,收割才能快,砍刀也需要,菜刀也需要,一通购买下来,花了不少钱。

裴汶觉得袋子里面的钱少了不少,心中有些舍不得,但是这些都是必须品,必须的买啊。

铁匠根本没理会裴汶舍不得,开始介绍起锅来,裴汶第一次看到这种锅,圆圆的,但是不是很深,而是比较浅的弧形锅,关键是大,足足三尺大小,铁匠说,这种锅烙饼方便。

然后是鼎锅,同鼎和瓦釜差不多,就是没下面的脚。

吕波说要买,裴汶也就买了,村里人几乎都买了铁锅,也有些舍不得,但是见其他人都买了,也就跟着买了。

农具和铁锅,花去了不少钱,裴汶的六两金珠几乎用去了三成,当然也有的把带的钱用完了,裴汶就借了一些给他们。

鸡仔需要买,裴汶把农具锅具搬上车,又去买鸡仔,鸡仔到不贵,二钱一只,裴汶一路观察,见路边的鸡仔都放到田地里面,几十亩地,十只鸡仔恐怕不够,裴汶买了二十只,花了四十钱。

其他的村民有的买了十只,有的买五只,多多少少,大家都买了。

把必须买的东西卖了,裴汶让大家自由的去购买,没钱的在原地守着马匹粮食。裴汶和大牛一起,在集市上转了转,集市不大,主要有学校、粮店、铁匠铺、还有就是自由市场,许多农民在那儿摆摊。

裴汶给媳妇买了一根木钗,原本裴汶看上了一支金钗的,太漂亮了,可是太贵了,裴汶根本买不起,于是退而求其次,买了一根木钗,这木钗也是精心制作的,在长安这个价也买不到。

看见卖藤篮的,裴汶又买了一些,家里一些东西需要装。看见买纸张的,裴汶想卖,但是太贵,只好买了一些空白竹简,既然打算去教书,还是要有些竹简才好。

大牛给孩子买了一个木偶,裴汶也觉得该给孩子买点什么,看了看也没什么好买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