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卒也达到一千人,甘瑰也不住在县寺,天天泡在军营。
自从马淳根据后世戚家军的战法提出以什伍为单位的作战概念后,甘瑰日日研究这种战法的可行性,时不时的召来马淳一起推演战术。
马淳也在这位名将之后的熏陶下渐渐的熟悉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许多战争知识。只不过他经历的战争场面实在太少,唯一就是跟老寨山贼打了一场,但山贼战力太差,对他帮助并不太大,只是让他不再害怕杀人而已。
甘瑰醉心于军事,把所有政务都交给了马淳来做,让这个十八岁的少年忙的每天脚不沾地,连学堂讲课都时断时续。但随着政务逐渐走上轨道,他慢慢的培养了一些本地士人,把一些事务交由本地士人打理。
比如让表现出色的郑旌担任了金牛乡啬夫。郑旌寒门出身,原先是豫章郡石阳人,少年时曾随郡中士人读过几年书,后诸葛玄和朱皓争夺豫章太守时破家流亡,逃到冶县金牛山。因为只会读书不精农事,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落魄生活,全靠那些邻里山越的接济才没有饿死。随春乱后被马淳编入民屯四十二什,因为能写会算,提拔做了乡佐,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
此人历经战乱遭遇坎坷,但在马淳的治下看到百姓们一步步从朝不保夕的困境中慢慢的生活安定起来,农户有钱有粮。原本已经得过且过陷入死灰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读书人向往的三代之治仿佛就在他眼前实现了。
作为圣人弟子自居的郑旌又怎会无动于衷,年近五十的他一面响应乡寺征除,帮助这些新来的热血青年做好丈量土地的工作;另一面又为马淳士农工商皆有道的思想所触动,深深的折服于这个十七岁的少年。
毕竟作为寒门出身的郑旌,即便当年在豫章郡读书再好也囿于身份而得不到一官半职,以至于大半生颠沛流离。如今马淳的思想犹如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门里的景色是如此的瑰丽灿烂,让他情不自禁想要进入这扇大门,即便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计。
思想对于人的改变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年近五十的郑旌爆发出无穷的精力。很快凭着他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金牛乡一帮年轻的乡吏当中脱颖而出,半年后以优异的考核成绩被马淳任命为金牛乡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