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人来了”(3 / 5)

与云共舞 令狐与无忌 5816 字 2022-02-17

一个信封:“三百欧元。”

卡恩坦然接了,放进自己口袋。

卡恩爱红酒,第一次邀请路文涛上家里做客时带他参观了自己的酒窖。他收罗了不少好红酒,有节假日享用的,有存着待升值的。路文涛着急融进欧洲人圈子,正在培养自己在红酒上的品味,他除了拜卡恩为师,还偶尔从他那里买瓶好酒。今天这瓶是有老乡回国休假,他买来带回去送给姐姐。

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他们作为“友”的一面,作为甲方乙方,这样的行为显然很不“严谨”。但他俩保持着这个习惯,路文涛依照市场价买酒。

卡恩点了一份蛤蜊意大利面,配番茄的;路文涛要了一份威尼斯牛肝。

卡恩有些嫌弃地望着炸得有点黑的牛肝:“你喜欢吃这个?”

“我最近胖了,决定晚上不吃碳水化合物。”

“你晚上不吃碳水化合物?那么,我们来意大利餐厅做什么?嗯,这里有意面、披萨、提拉米苏,所以你来迷惑意大利人?”

“吃牛肝啊!”路文涛见他嫌弃,故意说:“德国人不是也爱吃内脏么?”

“谁告诉你德国人爱吃内脏?”

“德国的全称不是德意志香肠共和国吗?我知道德国人杀一头猪,除了眼球,其它部分全部包到香肠里去了。”

卡恩哈哈大笑:“路,你来了一年,已经是我认识的亚洲人中间最了解德国的一个了。”

他吃了两口意面,暂时放下刀叉:“我昨天晚上在线上看了一部记录片,bbc的‘中国人来了’。”

路文涛说:“我看过这一部。”

卡恩的碧眼望着他:“你怎么看待这部片子?”

路文涛说:“我记得这部片子讲了在非洲、巴西和美国的中国人的故事,客观上说,它反映了中国人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但是,我感觉制作这部片子的人有些嫉妒,在暗示威胁论。”

卡恩点头:“事实上,一些德国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现在扮演的角色,他们担心你们什么都做,迟早会强势进入德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动了德国人的奶酪。”

卡恩形象地补充:“过去你们输出玩具、袜子、中餐馆,现在你们输出一个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过去你们的工人在《时代周刊》封面,现在你们的工程师满世界飞。”

路文涛想了想:“我认为,几年前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既是反映了中国制造对世界的贡献,反映了一个时代中国在享用其‘劳动力红利’的客观事实,又反映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价值的诉求,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仅仅为西方代工。”

卡恩问:“不好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分工协作的。”

“我记得去年底有一个iphone的利润分配分析,说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获取将近60利润,物料供应方获取20利润,中国代工厂只获取到1.8利润,这不是问题,苹果公司颠覆了人们过去对手机的定义,这是他们该得的。问题是中国代工厂这1.8的利润还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工人高强度的劳动上的,就是在中国工人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第二年,那家代工厂发生了13起工人跳楼事件。”

卡恩心里认同路文涛说的话,但他继续挑战:“可以让苹果这样的公司把利润多分一点给你们,你们可以改善工人的薪酬、福利水平,继续做好世界工厂,不好么?”

路文涛说:“卡恩先生,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中国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劳工福利,你认为苹果公司的选择是牺牲一些利润,接受中国代工厂的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还是会选择去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甚至尼日利亚寻找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代工厂?”

“产业链是一个复杂问题。不过,我同意你,中国有13亿人,13亿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