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建文新政(3 / 5)

个朗朗乾坤,而且朱元璋也不怕没官可用,在他的想法中世上不缺想当官的人,若是实在没有,大不了就他自己来,他精力足够,再不行,铐着那些犯法的官员去审理案件,强迫着官员干完活后,再斩的斩,绞的绞,流放的流放。

简单想想这一幕,带着镣铐的官员审问同样带着镣铐的罪犯,除了洪武年间,其他时候还真见不到这种事情。

不过可惜,在朱元璋才死了一个多月,朱元璋耗费心血制定的律法,便被朱允炆挑出来一些进行推翻。

到了七月初,朱允炆把他们商议好律法颁发出去,朱允炆也巧妙用借口,掩盖他对朱元璋指令的否定,一时间朝堂内外群臣欢呼,朱允炆真落了一个行宽政,赦有罪的好名声。

一些文人士子,也开始大肆吹捧起朱允炆的仁君之名。

毕竟当官的环境好了,受益最大的除了群臣,便是有机会当官的文人士子,他们怎能不发了疯的欢呼雀跃,以及大肆的对朱允炆表示赞赏和认同。

朱允炆感受到这番变化后,心里特别开心,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或者对自己不信任的缘故,对被人的认可,格外看重。

于是,朱允炆决定进一步对户部下手。

江南地区自大明朝建立以来,便收以重税,尤其是松江和苏州两府,可以说江南地区是大明朝主要的钱财来源之地,为此朱元璋还特意禁止苏州和松江两地人氏出任户部尚书,就是担心有人心念家乡,犯了律法。

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下,针对各地赋税不公情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同时也把朱元璋禁止苏州松江两地人氏出任户部尚书的条令废除了。

这个政令颁布后。

一时间,江南地区的地主富绅也开始欢呼起来,直念叨应天出了个好皇帝,甚至恨不得给朱允炆摆长生位,这一来一去,他们不知道省了多少的钱财。

官员当中亦有富绅子弟,他们表现的更为直接,很快,好多感念皇恩的奏折便飘进了皇宫。

这一下朱允炆彻底得意了起来,觉得自己挺有当皇帝的天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歌功颂德。

想让天下康宁,看起来并不是太难。

……

等到了七月末时,他心心念念的方孝孺进京了,如此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齐全了,朱允炆心满意足的感慨自己天下归心,有三位大贤相辅佐。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三位但凡少个一两个,他以后都不见会那么惨。

真的是单单三位班底,没想到就聚集了卧龙凤雏。

这一日,雨天。

大雨噼里啪啦的在皇宫里响着,朱允炆心血来潮的站在宫檐下,看着北方静静的听了很长时间的雨声。

一直到他看向北方的眼睛发涩。

朱允炆才终于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削藩,他觉得时机已到。

他忍了两个月了,他无法再忍受诸王带了的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压迫感,他要把这些威胁全部清楚干净,一天都不愿意再等了。

朱允炆当即召见了方孝孺三人。

方孝孺三人没有耽搁,冒着雨匆忙来到皇宫,然后在太监的带领下,直入奉天殿。

朱允炆早就等的焦急了,见到三人,连忙让三人坐下商议。

等到三人坐下后,朱允炆想了想后,看向齐泰沉吟片刻,直言道:“上次你去劝燕王回北平时,也曾说过燕王势大,而今诸王皆佣兵在外,且多有不法,朕当如何?”

齐泰三人相互对视一眼后,立马几人都明白了朱允炆的心意,这也正和他们的想法,当即,齐泰站起身来,道:“陛下,自古以来便多有藩王作乱天下之事,我们需以史为鉴,不得不防,所以臣以为当削藩以安天下。”

“怎么削?”

齐泰眼中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