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关键的是,挣再大的军功对秦桧的好处都有限。
作为被朝廷派到这边来处理乱子的总负责人,一场战争的胜败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秦桧需要考虑的反倒是整个战略大局上的得失。
打个小胜仗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功劳,就算一直吃败仗都没事,只要能拦住金兵南下的脚步,把他们限制在冀州,不去祸祸更多地方,就算他秦桧完成了任务,如此他才算有功。
两人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也不在一个频道上,自然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秦桧身份虽然高,但却是个光杆司令,下面的左威卫将领只听赵匡义的,对他这个文官却不是那么感冒。而赵匡义虽然掌握着兵权,但秦桧毕竟是被朝廷派过来,名义上总领军事的右相,他也不能完全不给面子。
最终两人还是达成了妥协。
如果逃过来的边军被金人骑兵紧咬着,无法脱身,那就执行赵匡义的计划。
没办法,到时候想不执行都难。
可要是边军身手了得,到达卫河时已经甩脱了金人的骑兵,那也不能干等着他们追上来,必须快速毁掉这几座桥,挡住金兵的脚步。
至于后续如何……那自然是让边军们修整好了,恢复了实力,再同吴三桂一起商量。
没错,在秦桧看来,吴三桂比赵匡义还是要靠谱一点的。
逃跑也是一门本事,前者能带着好几万边军从金人手中一路跑到现在,还没太大损伤,已经足以说明其能力了。
要是换成赵匡义,可能破关的第一时间就坐着他的小驴车跑了……
城外的隆隆马蹄声也掩盖不了城头上两人的喊声,一个让他们赶紧派兵断后,另一个则让他们不用断后,每一个将士的性命都是性命,不用做此无谓的牺牲。
要是双方意见统一也就算了,可现在这个样子却让吴三桂和一众边将更为难。
不仅要考虑哪种对策对他们更有利,还要思忖得罪城头上的哪个人后果更严重一些。
但所幸这些人都知道,眼下可没太多时间留给他们墨迹。
吴三桂咬了咬牙,还是下了命令。
“赶紧去砍树,放弃战马,抱着树桩过河!”
还轮不到过河的骑兵已经不能再干等着了,只能用这种法子,能走一个是一个。
战马再珍贵,也比不上这些经历了战火淬炼的战士。
马没了可以再养、再买,甚至是从金国人手中抢,但你把金兵抢过来人家可不会替你打仗……
“每部抽调一百弓骑,去断后!”
吴三桂的目光冷冷地扫过在场的诸多边将,最终还是盯住了一个倒霉蛋:“刘游击领兵前去,快去快回!”
本来这种时候应该轮到他这个主将发扬精神了,但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存在的。
吴三桂可没那么伟大,奔逃数千里为的不就是活命吗?这时候再讲究榜样,说不定就把小命给发扬出去了。
倒霉的刘游击黑脸煞白,四周环视一遭,却发现并没人声援他,就连往日的好友都转过了头,避开了他的目光。
没办法,牺牲他一个,成就所有人,这时候谁敢替他发声,就是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刘游击!”
吴三桂面无表情地望着他:“暂时拖住金人,本将会上秉秦相和赵将军,为你留下一座桥断后!”
终究是没把人逼到绝路上,边将们的接受程度就高了许多。
弓骑兵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和敌人短兵相接,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一定会死,这种断后的任务只要调转马头跑回去放几轮箭,然后再往回跑就是了。
刘游击感受着吴三桂冰冷的眼神,心中已经明白了一切。
现在去还有生还的可能,可要是抗命不遵……可能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