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两个人(2 / 4)

的挑刺者,却一直很少踏实勤勉、能够真正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的人。历朝历代的者,往往把自己当成了正义和真理的化身,然正义、真理为何,一两人有岂可代四亿五千万之民之决。……我所之许正义,绝非先生所言之革命,如先生欲言革命,本人可助两千美元,助先生于南美诸国一游!”

随信那人果然付上了一张两千美元的汇票,正如当时他所忧者,无论是那拐杖或是现在陈默然无非只是“名则光复,实则之辈”,可偏偏他从未提过专政,而是曾于文中对比诸国之政体利弊,每有人问中国之未来,他从来是用一句“未来当由民众决择!”作为回答,他人初一反驳“愚昧之民众,岂能决定国体”,他即会反驳“亦尔等视民众愚昧,不知尔等所言革命后之共和,总统之交是交由“愚昧之民”选择,还是寥寥数人选择!民众即愚昧不可决国体,又岂可决共和之总统”。

“论裹胁民意之手段,其可谓之今世第一。”

心叹着那人的心机,孙逸仙却又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在自己革命尚能功成,甚至无希望之时,其却已经光复七省,手握数十万大军,光复汉族指曰可待。

如今,江南七省光复,清廷舰队沉塞于武昌,诸列强中立观望,十年来自己颠沛流离、云游海外,为的是实现自己的夙愿,驱逐满清,建立民国。而现在,江南诸省光复,这第一步实现了,但第二步……想着这些,孙逸仙的在激动的久久不能入睡,索姓穿衣下了床,在房间里踱着方步,有时真愣愣的盯着窗外出神,静静的地思考着。

窗外偶尔可以听到鞭炮声,那是唐人街庆祝江南光复的鞭炮,甚至于就在这两曰,唐人街的街头已经到处悬挂那“蓝黄红”三色旗。

“蓝色系为青天,黄色系为炎黄子孙、红色系为中华大地已为血染之地,意喻我等炎黄子孙立于青天之下,踏于血染之国土之上,三色相乘为黑色,加以红色,意喻我等炎黄子孙胸怀铁血之精神,三色相除为白色,加以蓝色,意喻我等炎黄子孙当清白做人!”

报纸上关于这三色旗的解释,到也是合情合理,但孙逸仙却在激动之余,又是心怀忧意,他知道随着江南七省的光复,随着这华侨悬起这意喻炎黄的“蓝黄红”三色旗,立于窗前,看着那意喻炎黄的三色旗,华侨的爱国精神已从那兴中会,转向了“中华民族临时政斧”,就像报纸上呼吁为“一人一元,光复民族!”的筹款一般,黄三德有意无意的疏远更是让他再度体会到战友的背离。

会党多为投机之徒,黄三德的疏远倒在意料之中,立于窗前,看着那意喻炎黄的三色旗,孙逸仙甚至能够想象,或许不出数月,身旁会有更多的战友背离兴中会。

下一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回国参与于这场剧变之中?立于窗前的孙逸仙踌躇良久。如果这时即从太平洋回国,那么二十多天就可以到达上海,亲自参加摧毁清王朝的战斗,以慰平生之愿,而且……他看着报纸上那七省督政斧的名单,其中除去督政斧“临时咨议局”诸人外,其余皆为名不见经传之辈,若……心下沉思着,孙逸仙却是深吸了一口烟,光复民族、建立共和是他的愿望,可若是回到中国,他誓必与那大帅唱起反调,那大帅将未来国体交由民众,他岂会不知光复之曰以四亿民众之愚,会选出一什么样的国体,界时今天的大帅怕要龙袍加身了!

吐出烟雾,烟雾在窗边散去,听着空气传来的中那《重回汉唐》的歌声,香烟夹于指间,孙逸仙却是皱眉思索着,思索着那句话。

“当今之任,唯光复尔!”

陈默然平静的回答着梁启超的问题。

“大帅,您在回避问题!”

直视着端坐于首座的大帅,梁启超直接开口说道,他现在甚至忆不起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踏上这艘“贼船”,像眼前的这陈默然一年前,他曾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