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福祸之会(3 / 5)

哪里?”

赵俨道:“在下正是徐容,杜寨主安排住在前面驿站!”

夏奉面无表情,道:“夏某将尽快答复,写好回书后,烦请徐军爷带回成都转交史都尉!”说完,转头走了。

赵俨刚回身,又看见龙述走出来,连忙上前道:“龙庄主,在下途中遇一朋友,名唤王伯齐,有信相托!”说着取出竹筒。

龙述双手接过来,把绢帛展开,一看果是王伯齐笔迹,立刻仔细读完,道:“听二位口音是西州人氏,却在蜀郡府任职,龙某本就有疑问,今观伯齐书信,算是明白几分。在下这就去与杜兄打个招呼,请二位屈就先到敝庄盘桓几日,咱们详谈,如何?”

在回府的路上,怀令驷豫越想越怒,气得咬牙切齿!

趁着国家度田之良机,官吏与强宗豪右联手捞取私利,在各州郡府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官吏手中有权,强宗豪右手中有势。丈量时,百姓的田亩报多些,豪右的田亩报少些;缴纳税负时,百姓的单亩税负报高些,豪右的单亩税负再报低些。中间的水分,就是挤出来的滚滚红利呀!而且还没有风险,丈量嘛,丝毫不差是反常的,有误差才是正常的;就算有些农户吃了亏,起来闹闹事,也自有本地有钱有势的强宗豪右压着,翻不了天。可这董家真是不识抬举,不仅不配合,而且这董子张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说穿,今后本令如何在此间立足!

本来一个怀山盗寇淳于林就够头大了,上面已经催促多次,这回干脆直接下令限期剿灭;如今又冒出一个董子张,这一闹,驷某声名狼藉事小,要是传到京师朝中,岂不前途尽毁!得想个办法,把淳于林和董子张一起灭掉。

这种事,他素来才思敏捷,眼珠一转,便有了计较。

次日一早,他兴冲冲来到光武新封至本地的竟陵侯刘隆府上。

进得门后,见府中所起庐舍,重堂高阁、坡渠灌注,看来整治这套田园,这位竟陵侯真是用心啊。

对于刘隆的资历,他早就了解得烂熟于胸,早年追随光武共拒更始军屡立战功,建武二年就被封侯,四年拜诛虏将军,十一年任南郡太守,如今方回缴将军印绶,加封竟陵侯,并新增一处采邑于此。

但一见到刘隆本人,特别是在这位征战多年的功勋宿将的强大气场下,驷豫突然感觉似乎置身于血气森森的战场之中,不禁还是有些紧张,而且语音不由自主的还有些颤抖。

那刘隆微微一笑,试图让他放松些,简单关心了一下这位驷怀令的履历,恭维了两句。驷豫顿时受宠若惊,赶紧陪着干笑几声,气氛随即缓和几分。

刘隆道:“蒙陛下隆恩,赐本侯新增采邑于此,到来后一直忙于修缮园庄,丈量度田,以便据实上报阙廷,故未能前去拜访明府!”

驷豫忙定下神来,躬身道:“侯爷到此,乃是本县荣幸。下官理应前来问候。如有效劳之处,侯爷但请吩咐无妨!”

刘隆道:“园庄修建,是本侯家内之事,不敢劳烦明府。只是这度田一事,属国家诏令,还望明府尽快派员前来监督核验府内丈量之事!”

“侯爷奉公守法,世之表率,驷某钦佩!”驷豫道,“不过,就下官看来,这度田之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充实府帑库藏,多得多缴,少得少纳,貌似公允。但若深入细思,事实却非如此;以推行实效来看,更是事与愿违!”

“此话怎讲?”刘隆不解。

“侯爷试想,土地有厚薄、瘠沃之分,若皆以田亩实数纳税,势必对拥沃土者有利,而对据贫壤者不公。封地继袭,事关子孙万代,侯爷不可不虑!”驷豫道。

刘隆听罢,思索片刻,深以为然,身体略向前倾侧,问道“明府之言,不无道理。那么,依明府看来,本侯所拥之田壤,属于贫土还是沃田?”

驷豫笑了笑,道:“试想